“双碳”目标和“两新”政策背景下,纯电动新能源船舶迎来发展春天。宣城市积极推进新能源船舶发展,支持辖区企业开展新能源船舶关键技术研发,加快推进内河智能船舶产研学全链条绿色发展。
川川船舶工程(宣城)有限公司成立伊始便投入电动船舶的研发、推广和应用工作,2024年研发的全国内河首艘3000吨级“油改电”货船成功运营并申报多项国家专利。作为1家民营企业,它如何参与推动电动船舶发展?
成功运营首艘“油改电”货船。2024年成功研制的全国内河首艘3000吨级“油改电”货船“川川长江001”在宣城-芜湖-合肥航线运营良好,1年来累计完成货运量约9.12万吨,货运周转量1959.29万吨公里。该船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组供电系统,最高功率达480kw,单次充电可满足船舶往返150km要求,船舶能源控制系统正在申报能源领域首台(套)。
率先探索电动船舶示范航线。川川船舶工程(宣城)有限公司依靠自主改造的“油改电”货船和沿途铺设的5个船舶充电站,在宣城-芜湖-合肥约150km内河航道上率先探索绿色示范航线。“川川长江001”具备开航启动快、能耗低、零排放、低噪音等优势,按照固定航线航次行驶,每年约减少碳排放594t。
参与推动充电桩网格化布局。川川船舶工程(宣城)有限公司目前建有宣城汇金码头、芜湖南方码头、巢湖钓鱼码头、巢湖力达码头、合肥马家渡码头5个充电站,下一步还将在安徽铜陵、江西九江、湖北黄石等沿线码头布设充电桩。
今年以来先后接受部水运科学研究院、上海港航中心等单位调研,积极参与推动长三角船舶电动化发展。
川川船舶工程(宣城)有限公司目前正式签订建造合同新能源船舶2艘,签订意向合同新能源船舶20艘,下一步将在聚力推进内河中短途货船电动化中贡献民营企业力量。